第122章 满清的大网(1 / 4)

其中,吏部尚书郑三俊是有名的清官,名下没有任何土地,全靠俸禄过日子,虽然大明薪俸很低,做到了尚书一高位,月收入也不算低了,但郑三俊还有三个妾室,子女共有十几人,开支大,平常日子也紧巴巴的,家里储蓄已经花光了。

听到要发薪俸了,并且一次发三个月的,郑三俊眉笑颜开。

部分阁臣也露出了笑脸。

姜瓖道:“清查侵占军田地主,查抄家产,由大同军和户部负责,所得钱财粮食,尽数充入府库。只要我姜瓖主政一天,就不会有府库紧缺之忧!”

黄景昉道:“首辅大人,要是各地总兵向朝廷要军饷怎么办?”

原户部尚书倪元璐不在了,由他来接任尚书。

蒋德璟道:“原本就有许多总兵骄横跋扈,不听朝廷调遣,朝廷突然由姜首辅主政,势必造成许多总兵不服,这是个难题。”

赵天麟道:“姜首辅连满清都不怕,何惧区区总兵?兵不在多,而在精,目前大明各地官兵臃肿,可将军队精简。建奴入关后,有多少总兵肯带兵来勤王?又有多少兵马能真正抗击建奴?那些总兵,若还听朝廷调遣,象征性发一点点军饷即可,必须接受统一整编、统一训练,待训练有成后,由姜首辅统一编制,若能如此,可给予像宣大军那般的待遇。”

他的说话,代表了姜镶的意志,只是有些话适宜由他口中说出来。

说毕,姜瓖补充道:“朝廷不养无用之兵、不听号令之兵、不能打建奴之兵,皆是无用。若各地之兵肯接受整编,可优先纳入京营,若有总兵敢不听朝廷号令,那就用宣发兵将之铲除。像左良玉之流,不可饶恕,刘泽清、刘良佐、高杰之流,也拥兵自重,等到了合适时机,本官必定严惩。自现在开始,不再有宣大军、大同军,本官麾下所有军队,都改为京营,不再设总督京营戎政,由本官直接管辖京营。”

姜瓖的宣大军,就是不听号令的地方军代表,只是政变后姜瓖掌权了,麾下军队由地方军转正为中央军了。

他虽不是皇帝,但他所说的话,相当于圣旨;姜镶的意志,比皇帝的意志更有贯彻力。

阁臣们没人反对,既不敢违逆姜瓖,况且这不算坏事,朝廷需要一支战斗力强的军队来捍卫权威、震慑一切有非分之想的人。

姜瓖虽是通过政变政权掌权,他麾下军队本身就是大明最强军队,变为京营后可有效稳固朝廷力量。

要是姜瓖不政变,已经丧失了军事力量的崇祯,那简直是弱爆了,只能任由建奴、李闯欺负,就算地方总兵不听号令也无可奈何。

张四维道:“朝廷必须有一支只听朝廷号令的军队,地方军屡屡不听朝廷号令,早就该整治了,只是一直以来,朝廷内忧外患,无暇顾及。”

姜瓖道:“没错,在很久以前,大明有数十万京营,朝廷威信极高。今后,要逐渐扩充京营实力,铲除一切敌人!待渡过眼前危机后,京营立即招兵。”

这次会议开了接近一个时辰,姜瓖雷厉风行、迅速果断的作风,那铁腕手段,给阁臣们留下深刻的印象,姜瓖宣布的许多措施,在朝廷层面来说,都属于正确的决定。

通过这场会议,阁臣们对姜瓖有进一步了解,姜瓖有见识、有识人用人之能、能正确看待问题,这本身就是人才,大家对他抗击建奴有信心,但他却偏偏是逆贼,对他是又爱又恨。

会议结束后,阁臣们各司其职,姜瓖去到慈庆宫批阅奏章,赵天麟从旁协助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崇祯驾崩的消息传出,京城那些还忠于明室的官吏们痛哭起来,虽然皇帝陛下是自尽,但也是被姜瓖逼的,许多人暗地里咒骂姜瓖,把姜家祖宗十八代都骂遍了。

不久后,京城许多地方又再张贴告示,告之宣大军改为京营,以后将会扩充